- 2025年3月1日

2025年3月1日,香港恒生大學研究生院與青少年發展企業聯盟 (CDIA)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合辦青少年發展企業聯盟10周年論壇,題為「培育人才— 共建新價值、新模式、新路向」,活動於香港大學黃麗松講堂成功舉辦。CDIA 10周年論壇吸引了超過300名參加者,香港恒生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鄭慕智博士擔任主禮嘉賓,為論壇增添光彩。
除了鄭博士外,論壇還邀請到前嶺南大學校長及著名經濟學家陳坤耀教授作主題演講,香港恒生大學常務暨學術及研究副校長莫家豪教授作主講嘉賓,以及來自商界、慈善界和學術界的重量級嘉賓作分享,包括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羅桂祥基金捐款主席及受託人張羅其樂女士、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張浩南副教授、南京東南大學社會學系尹曦粲副教授、團結香港基金副研究總監郭凱傑先生及青少年發展企業聯盟主席陳龔偉瑩女士。

論壇重點探討在快速變化的全球環境和科技進步的背景下,重新審視傳統的青少年生涯規劃政策,以實證模式建立可持續的人才庫,為國家發展培育新生力量。CDIA的「Y-WE計劃」已幫助逾3,000青少年「職場開竅」,提供職場配對,讓他們親身體驗工作環境。CDIA旨在支持青少年發展,增強年輕人應對未來挑戰的能力。

博雅教育的時代意義

莫家豪教授在《推動跨代共融並進:博雅時代的新角色》演講中,詳細闡述了該校「博雅 + 專業」的獨特教育模式。他強調,當代大學生除了追求學術成就外,更應具備關愛社會的人文情懷。莫教授指出,教育不應僅限於書本知識,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與不同世代建立聯繫,推動跨代共融,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發展。

莫教授分享案例,雖然科技有助長者日常生活,但研究發現,長者仍渴望與真人交流,表明科技無法取代人際之間的情感支持與關懷。這些進一步印證了莫教授的觀點——現代教育不僅要培養專業技能,還應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在全球化與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真正的教育應該培養具備社會責任感與人文關懷的公民。
跨界協作推動教育變革

論壇上,陳教授指出,當前全球面臨地緣政治、科技顛覆、人口結構變化等六大趨勢,急需加強青少年的應變力和創造力。與會者一致認為,教育變革刻不容緩,學界倡議中學強化應用教育,銜接新設的應用科學大學。
呼籲政府搭建平台整合資源

CDIA主席陳龔偉瑩女士強調,推動青年工作不能空談,必須打好基礎,為青少年「職場開竅」,與社會「試水接軌」。她指出,面對世界快速轉變,現有的青少年生涯規劃政策值得重新審視,並以實證模式建立可持續人才庫,為國家發展培育新生力量。香港大學榮休教授陳麗雲總結時呼籲,政府應作為橋樑,搭建平台整合社會資源,推動青少年培育改革,以應對全球劇變帶來的挑戰。
媒體報導:
星島頭條 | Y-WE計劃助青少年職場開竅 港大研究證成效顯著 孫玉菡籲各界支持 | 0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