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跨境教育新視野:管理創新與質量保障”學術研討會在香港恒生大學(南沙)中心成功舉辦

“跨境教育新視野:管理創新與質量保障”學術研討會在香港恒生大學(南沙)中心成功舉辦

2025年11月4日,由亞太高等教育研究合作組織(APHERP)香港恒生大學、台灣政治大學及華南師範大學聯合主辦的“跨境教育新視野:管理創新與質量保障”學術研討會在廣州南沙香港恒生大學(南沙)中心順利召開。本次研討會匯聚了來自中國內地、中國香港、中國台灣等多地高校的知名學者與專家,圍繞跨境教育的管理機制、質量保障、政策協同及學生發展等核心議題展開深入探討。

聚焦跨境教育,共話質量未來

跨境教育作為推動文化互通、學術協作與全球競爭的重要機制,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亦面臨治理結構、質量保障與政策協調等多重挑戰。本次研討會旨在搭建高層次對話平台,推動跨境教育走向高質量與可持續發展。

香港恒生大學常務暨學術及研究副校長,研究生院院長,跨學科學院院長莫家豪教授在開幕致辭中指出,打造亞洲國際教育樞紐已成為香港重要發展戰略,並就“吸引、留住與管理海外人才”分享了香港的比較經驗與實踐路徑。
台灣政治大學侯永琪教授以“大學社會責任能否驅動國際化?”為題,探討了中國台灣非都會區大學如何結合區域振興,推動本土化與國際化融合的創新模式。
華南師範大學國際商學院副院長莊慧娟教授則圍繞“中外合作辦學高校在全球競爭中的理解與實踐”,系統闡述了其理論內涵與實踐路徑,並結合九所中外合作大學的案例,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指標體系。
(從左至右)依次為:侯永琪教授、莫家豪教授、莊慧娟教授

專題研討:多維視角下的跨境教育實踐

在下午的專題研討環節,學者們從治理結構、學生體驗、文化認同等多個維度展開深入交流。

  • 治理與質量保障:香港中文大學戴坤教授以一所香港高校在大灣區設立的分校為例,分析了跨境教育中組織身份建構中的權力關係;華南師範大學張優良教授從“鬆散耦合理論”出發,解析了中外合作辦學中的協同機制與制度適應。
  • 學生發展與教育選擇:嶺南大學翟柯宇教授聚焦學生畢業後的發展路徑,探討了如何從“全人教育”與職業支持兩方面提升合作大學的教育質量;廈門大學余婧然博士則通過馬來西亞中國國際分校的案例,分析了不同學生群體在教育選擇中的認知與定位。

此外,蘭州大學馬崟教授、嶺南大學趙楷博士、香港理工大學田真博士等學者,也分別就“一帶一路”下的跨境教育治理、中產家庭教育策略、女性職業教育轉型等議題分享了研究成果。

搭建跨界平台,推動區域教育協同創新

本次研討會設有兩個分會場,分別圍繞“跨境高等教育的治理、認同與質量保障”和“中外合作大學中的學生體驗與過渡路徑”展開討論。會議不僅促進了學界與政策界的互動,也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教育示範區提供了理論參照與實踐路徑。

來自多所高校的教師、研究人員及研究生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積極參與本次研討。會議期間各會場交流熱烈,研討氛圍濃厚,展現了學界對跨境教育議題的高度關注。

隨著全球教育合作不斷深化,跨境教育已進入質量提升與系統建構的新階段。本次研討會為推動跨境教育領域的政策創新、機構協作與學術共同體建設貢獻了智慧與力量。

香港新界沙田小瀝源行善里
電話: (852) 3963 5620
電郵: gs@hsu.edu.hk
私隱政策

© 2025 香港恒生大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