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香港恒生大學主辦研討會 匯集兩岸四地頂尖學府共探公共治理新路徑

香港恒生大學主辦研討會 匯集兩岸四地頂尖學府共探公共治理新路徑

由香港恒生大學社會科學系、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及研究生院聯合主辦的「公共治理面臨的挑戰與機遇」研討會,於2025年11月18至19日在香港恒生大學利國偉教學大樓李秉源會議廳圓滿舉行。本次研討會匯聚了來自兩岸四地逾二十所頂尖學府的資深學者與專家,圍繞中國治理模式、人口老化、數字轉型、後疫情衛生治理及公私協作等關鍵議題,展開深度交流,共同總結治理經驗,探索未來路徑。

全國學術力量匯聚,共建高水平對話平台

本次研討會成功搭建高層次學術交流平台,匯聚了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多所內地頂尖學府,以及香港科技大學、香港教育大學、澳門大學、澳門理工大學、台灣大學等港澳台地區著名高校的知名學者。中山大學、華南師範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廣州大學等大灣區內重點院校的深度參與,進一步體現了區域協同與全國視野的融合。參會專家就多項前沿議題分享研究成果,現場討論熱烈,思想交鋒頻繁。

聚焦前沿議題,共探治理創新路徑

研討會議程豐富且緊扣時代脈搏。首日議程深入探討了「中國治理模式的特色與展望」,浙江大學余遜達教授從制度與治理關係的演進,剖析了中國內地的治理經驗;在「人口結構變化對治理挑戰」環節,香港恒生大學常務暨學術及研究副校長莫家豪教授通過對東亞社會的比較研究,為應對老齡化挑戰提供了批判性反思與政策建議。

緊隨其後的「疫情對衛生治理挑戰」與「如何結合民間社會與市場機制強化公共治理」兩場討論,則由香港科技大學和經緯教授與中華大學葉匡時教授領銜,分別從公共衛生危機的歷史比較與公私合夥關係(PPP)的成功要素入手,分享了寶貴的實證研究與實踐案例。

次日議程重點圍繞「數字化發展對治理挑戰」,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朱旭峰教授發表主題演講,前瞻性地提出了人工智慧時代的公共管理新範式,引發與會者關於數字治理未來方向的熱烈討論。

圓桌討論聚焦大灣區,探討協同發展路徑

本次研討會特設圓桌討論環節,以「大灣區發展與治理所需配套」為主題,由香港恒生大學副校長莫家豪教授主持,邀得香港教育大學張炳良教授、澳門大學吳德榮教授、紫荊黨總裁伍俊飛博士擔任與談嘉賓,深入剖析大灣區在深度融合過程中的治理挑戰與制度創新。

張炳良教授從公共行政角度指出,大灣區發展需突破制度壁壘,強化政策協調與執行機制,建議設立更高層次的跨域治理平台,以提升區域整體規劃與資源整合效能。

吳德榮教授則以橫琴特區建設為例,探討了大灣區內不同地區之間協作中出現的問題和挑戰。他特別強調大灣區不僅是經濟協作體,更應注重各層次人才在不同地區間的流通。他認為通過破除大灣區內部人才流通面臨的阻礙,可以進一步加速大灣區發展,建設「軟性聯通」的示範區。伍俊飛博士從宏觀視角出發,探討了中央對於大灣區的期許。他指出大灣區發展需善用香港的國際化優勢與內地的創新動能,建議通過機制化設計釋放市場活力,同時發揮社會組織與智庫在政策研究與社會創新中的橋樑作用。

深化區域鏈結,共繪合作藍圖

香港恒生大學常務暨學術及研究副校長莫家豪教授表示:「本次研討會不僅是一次學術思想的交鋒,更是大灣區高等教育界緊密合作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面對複雜多變的全球與區域性挑戰,我們希望通過持續的學術對話與合作研究,將香港的國際化優勢與大灣區的蓬勃活力相結合,共同為提升區域治理水平貢獻智慧。」

本次活動為學者與實踐者提供了難得的交流平台,亦為未來跨校合作研究與人才培養奠定堅實基礎,展現香港恒生大學在推動公共治理理論與實踐融合方面的積極角色。

香港新界沙田小瀝源行善里
電話: (852) 3963 5620
電郵: gs@hsu.edu.hk
私隱政策

© 2025 香港恒生大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