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23-24日
首日會議:跨區域對話探討開創性解決方案
會議首日,恒生大學常務暨學術及研究副校長兼研究生院院長莫家豪教授致歡迎辭,強調:「滿足老齡化人口的需求離不開政府、持份者與社會各界的通力合作。接納不同年齡層的人、加強代際協作,對構建更美好的社會至關重要。」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林一星教授在上午的主題演講中,提出了促進健康老齡化的社會資本框架。他對「時間銀行」等機制的研究,為應對人口結構挑戰提供了新思路。
兩場圓桌論壇進一步豐富了對話維度
第一場「管理老齡化人口:比較視角」由莫家豪教授主持,台灣大學郭昱瑩教授、浙江大學林卡教授及香港大學林一星教授參與討論。專家們深入剖析了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在應對人口老齡化方面的現狀與政策路徑,既指出了共同挑戰,也揭示了三地雖緊密相連卻又各具特色的解決方案。
第二場「社會變革、福祉與社會政策的策略傳播」由恒生大學傳播學院院長曹旨言教授主持,匯聚香港新聞教育基金主席兼香港商業電台主席特別顧問陳淑薇女士、「醫護行者」創辦人范寧醫生及台灣大學吳舜文教授。這些來自學界、社會與媒體界的專家,共同探討了策略傳播如何塑造公眾認知並影響政策制定。
下午的兩場論文發表會展示了八項研究成果:A組「人工智慧與科技共融」主題下的三場報告,探討了人工智慧在老年照護、腦退化症患者關懷及殘疾人士照護中提供的支持。B組「社區福祉」的五場報告涵蓋退休研究、社區環境對福祉的影響、移民群體體育參與、跨國醫療實踐及如何提升金融素養等議題。
次日會議:在首日基礎上深化政策討論
次日會議延續對話熱度,台灣大學施世駿教授通過主題演講,比較分析了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在長期照護政策發展上的異同。隨後的分會場圍繞長期照護政策、東亞醫療保健體系及全球老齡化等議題展開深入討論,進一步豐富了政策層面的交流。
研討會隨後設置了三大專題討論組,匯聚11位學者的研究成果,為老齡化、健康與包容性議題提供了重要的實證依據。C組著重探討了「東亞老齡化與照護」,呈現了多項重要研究成果,其中涵蓋吞咽障礙照護中的多方協作模式、移民護工群體的權益保障,以及針對三個地區老年人居住安排與福祉的比較研究。隨後D組聚焦於「中國醫療保健體系」,學者們深入探討了福利收縮背景下的政策設計、長期護理保險計劃的長期追蹤評估,以及跨境老年人群體的醫療可及性問題。最後的E組將視角轉向「全球老齡化、健康與融合」,進一步拓展了討論維度,相關研究涉及醫療保險中斷行為、老年文化政策實踐、在港高齡難民的社會融合、政府網站適老化建設以及去年齡歧視策略等多個前沿議題。
台灣大學郭昱瑩教授在閉幕辭中強調:「此類成果豐富、意義非凡的對話應持續下去」。通過整合比較研究、科技創新與策略傳播等多維視角,研討會为构建可持续的老龄化社会治理体系提供了宝贵的学术支持和政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