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9月25日

香港特區政府本學年(2025/26)起逐步放寬自資院校取錄內地、澳門及台灣(MMT)學生的上限至佔學額四成。香港恒生大學正採取策略性及可持續的方式增加非本地學生人數。在2025/26學年,恒生大學共取錄了超過600名MMT學生,占首年學額的26%,顯示收生人數顯著增長。香港恒生大學常務暨學術及研究副校長兼研究生院院長莫家豪教授強調,必須在吸納國際學生與優質學習體驗、社會融入及完善的校園支援之間取得平衡。
近日發表的《施政報告》建議將資助院校的非本地生收生限額由40%提升至50%。教育政策專家莫家豪教授,對此方向表示支持,但同時主張循序漸進。他提醒,若準備不足而貿然大幅增加收生,可能對資源(尤其是學生宿位)造成壓力,並影響學生的整體體驗。莫教授表示:「準備工作不僅關乎招收優質學生,更關乎社會的承受能力,包括本地社群是否支援,以及住房市場能否滿足需求。」
莫教授建議現階段重點吸引來自東盟及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莫教授解釋:「全球學生流動趨勢正在轉變。後疫情時代,歐洲學生或傾向不遠行,而東南亞、非洲及南美等地則帶來龐大機遇。香港憑藉其獨特地位,以及中國與這些地區的緊密聯繫,絕對有能力吸引新一代環球人才。」
為支援日益增長及多元的學生群體,恒生大學正積極擴展宿位。目前計劃包括在新蒲崗承租約300個私營宿位,以及與發展商洽商,將酒店物業改建為學生宿舍,目標在兩年後提供多300個宿位。
除了硬體設施,莫教授亦強調文化及社會融入的重要性。他表明大學致力提供全面的語言及社交支援,營造共融環境,讓所有學生盡展所長。
此外,莫教授正領導一項由特首政策組資助的研究計劃。初步研究結果顯示,高昂的房租及對子女教育的顧慮或會阻礙頂尖學者來港。他呼籲為研究人員及博士後學者提供更多住房支援。
他表示:「教育的關鍵在於是否擁有優秀的教授;我們必須投資於人才,方能吸引學生。」他強調,透過提升本港的研究環境、配備先進實驗室設施及確保政策穩定,對吸引世界頂尖學者至關重要。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 Academic calls for gradual growth of Hong Kong’s non-local university students | 29/09/25
明報 | 今年陸澳台新生佔26% 恒大倡吸東盟帶路學生 | 29/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