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13-22日
 
															從宏觀政策到微觀實踐
本次培訓採用創新的雙軌並行模式,高中組以「解碼香江育人智慧,賦能灣區卓越班主任」為主題,初中組則聚焦「潤心育見香江智慧,共建灣區成長班級」。參訓名班主任不僅深入香港本地學校實地考察,系統瞭解並學習香港學校的日常運作與教學管理模式,還參與了多位專家學者的專題講座。此外,本次培訓還安排了多家非政府機構的專題分享,進一步拓寬了參與教師的視野與思路。
多元訪學路線:沉浸式體驗香港教育特色
在這十天裡,學員們沿著精心設計的訪學路線,深入體驗了香港教育的多元面貌。
高中組班主任先後參訪了粉嶺救恩書院,學習其推行的「備課與反思」策略與小班教學模式;在香港紅十字會醫院學校,學員們被特殊教育中體現的人道主義關懷深深觸動;皇仁書院的歷史傳承與領袖培養體系、嗇色園主辦可道中學的STEAM創科教育的先驅發展、香港航海學校的紀律訓練與生涯規劃指導,都讓學員們獲益匪淺。
 
															 
															 
															 
															 
															 
															初中組班主任則走訪了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觀摩資訊科技與教學的深度融合;在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體驗直資學校的國際化辦學特色;中華基督教會桂華山中學的多元共融教育、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的「未來學校」、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的正向教育,都為學員們提供了豐富的教育實踐參考。
 
															 
															 
															 
															 
															 
															創新工作坊與文化交流:拓展教育視野
除了學校參訪,培訓還安排了多個特色工作坊和文化交流活動。家校溝通情景模擬工作坊讓學員們在實踐中提升與家長的溝通技巧;香港歷史博物館和香港文化博物館的參訪,及紀念抗戰勝利八十周年展覽的導賞都加深了學員們對香港歷史文化的理解;愛國教育支持中心的沉浸式體驗,展現了創新科技在國民教育中的應用前景。
成果豐碩:共建灣區教育未來
 
															香港恒生大學常務暨學術及研究副校長、研究生院院長及跨學科學院總監莫教授表示,此次培訓是粵港教育合作的重要一環,未來將繼續深化兩地的教育交流,建立長效的合作平台。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教育融合的不斷深入,這樣的跨地域專業交流將日益頻繁。正如一位學員在結業時所說:「這十天的學習讓我們看到,雖然粵港兩地的教育體系各有特色,但育人的初心是相通的。我們帶著滿滿的收穫回到各自崗位,必將為灣區基礎教育品質提升貢獻自己的力量。」
此次培訓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廣東省班主任隊伍的專業化建設注入了新動能,也為大灣區教育協同發展提供了可複製的合作範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