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23-24日
首日会议:跨区域对话探讨开创性解决方案
会议首日,恒生大学常务暨学术及研究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莫家豪教授致欢迎辞,强调:「满足老龄化人口的需求离不开政府、持份者与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接纳不同年龄层的人、加强代际协作,对构建更美好的社会至关重要。」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林一星教授在上午的主题演讲中,提出了促进健康老龄化的社会资本框架。他对「时间银行」等机制的研究,为应对人口结构挑战提供了新思路。
两场圆桌论坛进一步丰富了对话维度
第一场「管理老龄化人口:比较视角」由莫家豪教授主持,台湾大学郭昱莹教授、浙江大学林卡教授及香港大学林一星教授参与讨论。专家们深入剖析了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的现状与政策路径,既指出了共同挑战,也揭示了三地虽紧密相连却又各具特色的解决方案。
第二场「社会变革、福祉与社会政策的策略传播」由恒生大学传播学院院长曹旨言教授主持,汇聚香港新闻教育基金主席兼香港商业电台主席特别顾问陈淑薇女士、「医护行者」创办人范宁医生及台湾大学吴舜文教授。这些来自学界、社会与媒体界的专家,共同探讨了策略传播如何塑造公众认知并影响政策制定。
下午的两场论文发表会展示了八项研究成果:A组「人工智能与科技共融」主题下的三场报告,探讨了人工智能在老年照护、脑退化症患者关怀及残疾人士照护中提供的支持。B组「社区福祉」的五场报告涵盖退休研究、社区环境对福祉的影响、移民群体体育参与、跨国医疗实践及如何提升金融素养等议题。
次日会议:在首日基础上深化政策讨论
次日会议延续对话热度,台湾大学施世骏教授通过主题演讲,比较分析了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在长期照护政策发展上的异同。随后的分会场围绕长期照护政策、东亚医疗保健体系及全球老龄化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进一步丰富了政策层面的交流。
研讨会随后设置了三大专题讨论组,汇聚11位学者的研究成果,为老龄化、健康与包容性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证依据。C组着重探讨了「东亚老龄化与照护」,呈现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其中涵盖吞咽障碍照护中的多方协作模式、移民护工群体的权益保障,以及针对三个地区老年人居住安排与福祉的比较研究。随后D组聚焦于「中国医疗保健体系」,学者们深入探讨了福利收缩背景下的政策设计、长期护理保险计划的长期追踪评估,以及跨境老年人群体的医疗可及性问题。最后的E组将视角转向「全球老龄化、健康与融合」,进一步拓展了讨论维度,相关研究涉及医疗保险中断行为、老年文化政策实践、在港高龄难民的社会融合、政府网站适老化建设以及去年龄歧视策略等多个前沿议题。
台湾大学郭昱莹教授在闭幕辞中强调:「此类成果丰富、意义非凡的对话应持续下去」。通过整合比较研究、科技创新与策略传播等多维视角,研讨会为构建可持续的老龄化社会治理体系提供了宝贵的学术支持和政策参考。